公司地址:兰州市安宁区北滨河西路516号
邮政编码:730070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对于企业来说,文化就是其精气神。
文化的力量和功能无比强大,世界有三大文化圈,儒家文化圈、基督教文化圈和伊斯兰教文化圈。正是因为形成了独有的文化,所以这三大文化圈的人口都在10亿以上,而且影响非常深远,更为主要的是历史都很悠久。同样的道理,对于企业来说,文化是推动自身发展的不竭动力。
企业界有句俗语,“十人团队靠管理,百人团队靠制度,千人以上靠文化”。企业文化是植根于企业全体员工中的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企业作风及企业的宗旨等。如果说各种规章制度、服务守则等是规范职工行为的“有形准则”,企业文化则作为一种“无形准则”存在于职工的意识中,如同我们社会道德一样约束着职工的精神。一个企业的所有动力及凝聚力不是来自资源和技术,而是企业文化。资源可以枯竭,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综观世界500强,哪一家企业没有优秀、独特的企业文化?如微软、惠普、IBM、 GE等公司的成功都是源自其企业文化。
国有企业不同于一般经济主体,“企业”与“国有”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国企既要高举“经济领军”大旗,也要擎起“党建品牌”红旗,既要当好经济主体,更要履行好政治使命和社会责任,其双重属性决定了国有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在固“根”和铸“魂”的同时探索适应市场和社会的企业文化,是甘肃建投的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向。
企业文化结构包括四个层次,表层、浅层、中层、深层,对应的是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通过塑造、建设、管理三个过程推进文化建设革新。
甘肃建投有着几十年的文化积淀,经过长时间的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2012年将企业识别系统纳入企业集中管控范畴之内,企业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持续加大的大背景下,在甘肃建投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在甘肃建投经济总量突破500亿的重要节点,加强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加大企业文化管控力度,对于企业长远发展和平稳转型极具现实意义。
甘肃建投企业文化现状
甘肃建投的发展历史可追溯至建国初,从1950年成立公营共和建筑公司算起,甘肃建投历史长达66年,几乎与新中国同龄。即使从1978年合并重组成立建工局开始,也有将近40年的发展历程。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甘肃建投几乎参与了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省内外重大建设,也经历了无数的困境低谷和艰难挑战。在复杂深刻的社会变革中,甘肃建投一路爬坡过坎、披荆斩棘,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于市场的大浪淘沙中屹立不倒、越走越稳;在发展困境中凤凰涅、华丽转身。并积极谋求转型,几番整合重组,数度更名易旗,从单一的建筑施工企业到多元经营的国际承包商和投资运营商;从效益低下连年亏损的建工局到连续5次荣膺“中国500强企业”的甘肃建投;从早期的海外援建到今日全面“走出去”,目前正为实现“打造千亿级一流企业”的宏伟目标阔步向前。
甘肃建投之所以能够长立不衰并且不断发展,其个中原因和影响因素众多,既有社会变革赶上市场机遇的偶然,也有国有企业享受政策支持的必然,实质上却是甘肃建投企业文化引领、助推发展的结果。企业文化无形无色,却渗透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不断引导和推动着企业向前不断发展。
就企业文化结构四个层面来讲,物质文化主要表现在企业的一些器物和标示文化上,最具体的体现就是企业识别系统(CIS),CIS又包括视觉识别(VI)、理念识别(MI)和行为识别(BI)三项内容;行为文化,主要表现在企业的活动文化和礼仪文化上,企业的管理风格、职工的言谈举止都在此范畴之内;制度文化,显示了整个企业的一种规范,包括一些强制性的制度文化和纸文化;精神文化,也称为意识形态文化,受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影响而构成的文化内核,它包括企业的精神、企业的道德、企业的价值观和目标行为准则。
从企业文化结构角度分析,甘肃建投企业文化在物质文化层面已经建立了较为规范完善的视觉识别系统(VIS),随着近几年的大力推行和统一执行,营造了“蓝色印象”冲击波,有效提升了甘肃建投企业形象和社会美誉度。就其不足来说,识别系统在视觉识别(VI)板块已有成效,但在理念识别(MI)和行为识别(BI)两个板块建设力度不够,企业发展理念不够明晰,“建精品工程,筑百年基业”这一理念已不能完全体现甘肃建投多元发展的实践要求,“匠心营造,精益求精”的理念又尚未得到广泛推广;在行为文化层面,从宏观角度来讲,作为国有企业,甘肃建投不仅在经济经营上不断取得成果,还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一系列重大灾后重建和持续有效的双联行动、精准扶贫的开展,以及积极投身环保治理和治沙研究,彰显了甘肃建投“兼济社会”、居利思义的行为文化特色。但从具体方面来看,企业职工的言行举止和行为方式没有形成统一的风格,行为文化欠缺辨识度;在制度文化层面,甘肃建投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独特优势,建立了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基本制度涵盖面广,所有权界定较为明确,责任机制、分配机制、用人机制、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等既有一般企业的完备齐全,又体现国有企业特色。但需要注意的是,明确的文件并不等于执行,就要有力的执行贯彻下去,制度在执行落实方面仍需下功夫。同时必须要清楚,企业的管理如果离开了文化的积淀,就会变成制度的管、卡、压,而不是一种制度文化。另外,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持续深化和党在国有企业领导核心地位的明确,制度文化在创新和变革上需要进一步跟进;在精神文化层面,甘肃建投一直倡导并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群众路线为核心的延安精神和建投人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舟曲精神”,这些精神在甘肃建投各个阶段的实践中都得到了体现,但从执行角度来讲,这些多而大的精神与甘肃建投实际契合不够紧密,不能很好地体现甘肃建投人的精神风貌,也缺乏凝聚人心统一思想的引导力量。
总体来讲,甘肃建投企业文化基础架构目前已经建立,但成型完善的企业文化尚未形成。企业文化建设在四个层面都取得了成效,但不够深入全面,表层和浅层文化基础建设还不牢固,中层文化执行没有形成自觉,深层文化的总结凝练和深度挖掘力度不够。广大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定位还比较模糊,企业文化的功能作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企业文化建设方向
在2017年甘肃建投工作部署中,将狠抓企业文化管控作为八项管控升级的一个主项,纳入“124481”全年工作任务,从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两个大的方面,对企业文化管控工作进行了安排。
需要明确的是,企业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完全不同,从建立和形成的基础来看,企业文化主要建立在企业管理基础上,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主要面向企业内部,企业文化建立的主体是企业员工。品牌文化主要是在对外传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主体是物或可物化的存在。从作用、传播对象来看, 企业文化用于凝聚人心,团结力量,以制造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品牌文化用于吸引受众,建立影响。企业文化告诉别人,我们是什么样的公司,品牌文化告诉别人,你为何需要的理由。从构成体系来看,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企业核心理念、行为规范和形象识别等层面,是在空间层面上的构成。品牌文化体系构成更多是从时间层面来考虑,主要由品牌建立、品牌传播、品牌维护和品牌提升等几大环节构成,品牌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加强品牌维护和管理,充分运用整合传播手段,将品牌充分展示、不断更新的过程。
从实际来讲,“甘肃建投”以及其所附有的内涵和外延是甘肃建投的品牌文化。“甘肃建投”作为一种品牌,其内涵是“中国企业500强”、“全球250强国际承包商”等品牌价值,外延是包括企业VIS在内的企业识别系统。而企业文化范围却涵盖广泛,自甘肃建投成立以来的历史延续、在其改革发展中的心路历程、面向未来的发展预期,企业制度风气、职工言行举止、社会声誉影响,皆为企业文化。
结合工作安排三项要求,现对甘肃建投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管控途径进行探讨。
一是在品牌文化方面。工作报告提出“要提升品牌视觉传讯定位”,传播甘肃建投的市场定位、核心价值,确保品牌视觉能够反映甘肃建投的优势及定位,提升甘肃建投的公众形象和社会认知度。“品牌视觉”无疑是指企业识别系统,即品牌文化外延,进一步规范完善适应企业实际VIS,确保其能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是其基本要求,继续加快企业发展,以与一流企业目标匹配的发展成效提升“甘肃建投”品牌价值内涵,着色、擦亮“甘肃建投”金字招牌,是品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是在省外市场品牌建设方面。“突出抓好省外市场品牌管理”,严格规范品牌标志,充实和完善品牌应用系统,全方位宣传展示甘肃建投形象风采。甘肃建投VIS的统一试行,在企业品牌方面实现了集中管控,营造了“蓝色印象”冲击波,甘肃建投在省内的影响力和社会声誉持续提升,在“走出去”抢占身外市场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品牌先行,以品牌展示企业形象达到不见其人,先闻其名的传播推广效应,势在必行。
三是企业文化方面。“要打造一流企业文化”,对内凝心聚力,对外展示形象,打造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持续提升企业软实力。企业文化是时间与实践的产物,在六十年历史沉淀基础上总结凝练企业文化,持续推动企业文化创新变革,以总结凝练“匠心营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勇创一流谋求转型的创新精神为突破口,推动企业文化从浅层文化到“精神文化”过渡,也是甘肃建投今后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企业文化建设不能依靠个人和一个部门之力去完成,而是需要全体广大职工共同去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明确的企业文化建设方向和领导从上而下的带头推动至关重要。
(记者:苏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