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地址:兰州市安宁区北滨河西路516号
邮政编码:730070
每个时代,都有勇立潮头、敢于中流击水的创业先锋。每个行业,都有敢于平淡、坚守岗位默默无闻的奉献者。适逢“五一”劳动节,为发挥各类先进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干部职工继续奋发进取,建科院公司网站、公众号开辟【建科劳模·十佳风采】栏目,系列展示“建科劳模”“建科十佳”的风采与业绩。
建科“十佳”——王公胜
王公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执业司法鉴定人(建筑工程质量鉴定)、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评审员。现任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CECS)试验检测专委会常务委员、建筑物鉴定与加固专委会委员、湿陷性黄土专委会委员、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监督与检测分会工程质量检测专家、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工程建设与建材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委员会甘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质量协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协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结构、施工及建筑物病害诊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甘肃省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省装配式建筑专家委员会专家、甘肃省建设科技专家委员会及甘肃省震后房屋建筑应急评估专家队专家、西部土木工程减震隔震行业专家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库入库专家、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庭科学专家库入库专家等。
业精于勤 深耕细作显实力
王公胜1998年毕业于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本科专业,至今工作已有23年,一直从事岩土工程、地基基础、建筑工程试验检测、鉴定与加固、科技管理等工作。在工作期间,他努力钻研专业技术知识,认真学习国家规范及标准,以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开展工作,在技术工作过程中一直秉承“公正、准确、优质、高效”的专业精神,确保试验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他独立或主持完成了多项大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试验检测和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司法鉴定、应急性鉴定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勇者无惧 灾难面前显担当
在灾难面前他毫不退缩,先后参与了汶川“5.12”地震、青海玉树“4.14”地震、甘肃舟曲“8.8”泥石流、成县黄渚“8.17”泥石流、甘肃岷县“7.22”地震、甘肃陇南“8.12”暴洪泥石流等灾害的应急性鉴定及灾后重建试验检测工作,入选第二届住建部震后建筑安全评估西北片区专家队和第一、二届甘肃省震后房屋建筑应急评估专家队。
舟曲泥石流特大山洪地质灾害发生后,甘肃省政府组织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群众集体上访问题专家组,他临危受命,担任工程质量鉴定专家,对群众上访工程质量问题秉承“科学、公正”的原则开展鉴定工作。灾难过后的舟曲环境特别恶劣,他和专家组成员克服各种困难,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获得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作为技术负责人,他主持完成了舟曲灾后重建项目试验检测等工作,长期在项目蹲点,住的是彩钢房,工作是“五加二、白加黑”,凌晨两三点到工地检测是常有的事。由于成绩突出,被评选为“甘肃省建设系统舟曲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先进个人”。
2020年8月,我省陇南市持续遭受暴雨、大暴雨和强降雨袭击,引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建科院公司再次临危受命,带领建筑安全鉴定工作组开赴一线,开展鉴定工作。他作为公司总工程师,又一次冲在了前线,深入现场指导工作,带领团队给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为临夏州、定西市等农村危房排查鉴定工作组的主要负责人,他亲自督导现场鉴定工作。在开展东乡县农村危房排查鉴定工作时,面对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巨大挑战,他从抵达东乡的那一刻起,就和鉴定工作组的同志们通宵达旦地工作,在极度艰苦和顽强的战斗中度过了近20天,完成了1万多户的鉴定评级工作。在定西市农村危房冲刺清零筛查抽查工作中,他作为总负责人,马不停蹄奔波在定西市七个县区间,巡回指导督查各小组的现场危房筛查工作。
功以才成 培养人才重团队
他在担任建科院公司总工程师以来,主管科技质量及科技研发工作。他注重人才和技术人才团队建设,通过卓而有效的工作,使人才层次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人才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形成了老(教高、专家、教授、专家委委员)、中(高工、博士、硕士、科技委委员)、青(中级、硕士、本科、青年科技委委员)人才梯队。
2020年,为进一步调动全司技术人员钻研科学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牵头对公司科技人员进行了全面整合,确定了结构与抗震加固、岩土与地基基础、绿建与节能、设计与抗震加固设计、建材等5个专业研发方向、12个科技团队。同时,公司继续壮大了专家教授团队,由最初的3名专家,扩展到如今的5名专家、教授,专业领域涉及结构与抗震加固、岩土与地基基础、绿建与节能、设计与抗震加固设计、建筑材料。在专家、教授与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在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抗震与减隔震加固改造、岩土地基、建筑结构检测、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技术创新成果,提升了公司的科技研发水平。
技术引领 科研创新为人先
为了解决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难题,科研院公司成立了“灌注桩后注浆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基桩承载力自平衡试验研究”、“大型地下工程抗浮锚杆设计优化和受力机理创新研究”等课题组,作为课题组负责人,他带领研发团队,以认真严谨、创新求实的科研精神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取得的科技成果主要有:主持及参与住建部、甘肃省科技厅、住建厅科技项目十余项;作为主要起草人,起草行业标准2部、甘肃省地方标准及图集11部;主持编写甘肃工程建设省级工法1项,获得甘肃建投优秀工法一等奖1项;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1项,全国施工企业协会工程建设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建设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标准科技创新奖三等奖2项,甘肃建投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取得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14件。
他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甘肃省住建厅“西北地区大直径、高承载力基桩自平衡试验研究”课题,在甘肃省首次成功应用该技术对兰州元通黄河大桥等省内多个地市二十余项工程基桩进行了试验检测,并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自平衡技术应用的技术难题进行了专项研究,研究成果经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获得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主持编写了甘肃省地方标准《基桩承载力自平衡检测技术规程》,该标准于2019年获得标准科技创新三等奖,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
他主持的甘肃省住建厅“大厚度黄土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灌注桩后压浆施工技术试验研究”课题,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和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肃建投2016年度优秀工法一等奖;获得发明专利1项(“用于自平衡测桩的桩端后注浆管防拉断装置”),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一种侧面桩身直径测量装置”、“一种已有桩的后压浆成孔钻机底座固定装置”),并主持编写了甘肃省地方标准《灌注桩后压浆技术规程》。
他主持的“湿陷性黄土地区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础坑式静压桩托换加固施工应用技术”课题,获甘肃建投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得省住建厅2013年度甘肃省建设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主持编写的“湿陷性黄土地区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础坑式静压桩托换加固工法”由甘肃省住建厅批准为2012年度甘肃工程建设省级工法(工法编号:GJGF12-05);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一种静压桩托换加固装置”)。
他主持的甘肃省科技厅科技支撑项目“高强钢筋与混凝土协同工作性能试验研究”课题,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主持“大型地下工程抗浮锚杆设计优化及受力机理创新研究与应用试验研究”等3项甘肃省住建厅建设科技项目已结题,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一种用于保护地下工程监测数据传输系统的装置”)。
他作为主要起草人编制的《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75%)设计标准》,填补了甘肃省居住建筑“四步节能”空白。创新性地提出了“宽墙严窗”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设计原则,补充了定西、武威两个重要城市的设计参数,给出了23种外墙外保温构造及其热工性能指标示例,对促进我省节能绿色建筑发展、碳达峰、碳中和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为落实此标准组织开展了外墙保温防火与结构同等级,耐久性与建筑同寿命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形成了适用于甘肃严寒和寒冷气候区抗震设防烈度的不同高度建筑保温结构体系。编制的《HWY钢丝网架复合岩棉板厚抹灰建筑构造体系》三本图集由省标办于2020年12月发布实施,使甘肃省建筑节能领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技术高度。
2019年,以建科院公司乔迁新址为契机,他牵头组织开展了既有办公建筑绿色健康智能化改造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形成了一套既有办公建筑绿色化改造综合配套关键技术体系,为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既有办公建筑绿色健康智能化改造树立了典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目前,项目已获国家绿色建筑设计三星级认证标识和国家健康建筑设计二星级认证标识,并荣获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三等奖,树立了西北地区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发展的新标杆。
2019年,受甘肃省住建厅委托,他牵头组织省内五家知名院所,对267个村庄、81家农户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根据甘肃省地理气候、民俗风情、历史脉络等要素,依据调研成果,按陇中、陇东、陇南、河西和甘南、临夏5大区域,编制完成了《甘肃省农房建筑风貌图集》,下发至全省15个地州市所辖乡镇村。图集将区域风貌特色,文化民俗风格,继承改良创新与现代农村建设需求相结合,为规范我省农村建设提供了范本。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王公胜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和荣誉只是人生旅程中一道不经意的风景。他将一如既往,带领建科院公司的科技团队,在科技强企的道路上阔步向前,为甘肃省建设科技发展与创新作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
文字:宣传部
审核:国 元
编辑:赵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