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地址:兰州市安宁区北滨河西路516号
邮政编码:730070
近期来受到身边朋友的影响,在业余时间把四书之《大学》阅读完毕,总结出一些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大学》在开始就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总称为“大学之纲领”。“明明德”,就是人们通过后天的学习和修养,努力做到人天生向善的本性,找回自我。“在亲民”,就是人们不仅要自己修养好道德品性,而且要把这种品性运用到社会群体之中,使天下万民都能够同心向善。“止于至善”,就是人们通过道德的学习和修养,达到一种理想的人格精神境界,也就是最高的道德目标。
而在《大学》正文中把为了实现“大学三纲领”实践的具体步骤称为“八条目”。“八条目”,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全文把这八个方面分为两大块,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为自我内在的修养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外在的道德实践功夫。而“修身”可以看成是由内在修养过渡到外在实践的桥梁。“格物”,就是对自然界进行研究。“致知”,就是通过“格物”而获得对自然界万物的认识。“诚意”,就是内心要诚实,不要自我欺骗,尤其是在没人监督的时候更要诚实。“正心”,就是要摒弃外界干扰和不良情绪的的影响,使“心”能发挥辨知事物的功能,也就是要做到专心致志、集中精力。做到了上面的四条,就达到了“修身”的目的 。“齐家”,就是要管理好自己的家族和家庭,才能管好社会。反过来说,不能治理好家族和家庭,就不能治理好社会。“治国”和“平天下”是儒家外在势力的最高目标,因而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常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激励自己。
总之《大学》一书,展示了儒家思想丰富的精神内涵,揭示了儒家思想人格修养的这个过程,形成了一个由内圣而外王的缜密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尽管富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但对于现代工作体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充分理解书中涵义,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使之更融洽和谐。
撰稿:刘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