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地址:兰州市安宁区北滨河西路516号
邮政编码:730070
从一个个精品工程矗立陇原到转战南北、东进西出在国内留下一座座历史的丰碑;从多次荣获“鲁班奖”到远赴非洲援建项目;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业内精兵到市场经济中的变革求生存求发展再创辉煌……
始建于1952年的二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秉承“建精品工程、筑百年基业”的企业理念,在建设新中国的伟大进程中,栉风沐雨、披荆斩棘、顺势而为、创新进取,用一个个建设的项目谱写了一部艰苦卓绝的创业史、一部开拓创新的发展史、一部淬火成钢的奋进史,谱写了催人奋进的壮丽时代篇章。
披荆斩棘创佳绩
黄河奔腾尽显山河壮美,扎根陇原诠释不变初心。
1952年1月,伴随着建设新中国的时代热潮,甘肃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在兰州黄河之滨应时而生,是原建设部直属企业,现为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从那时起,公司开启了立足甘肃,面向全国披荆斩棘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成长中的甘肃二建主要承担国防建设和工业建设项目。公司先后完成了兰州炼油厂、兰州水厂、西固热电厂、核工业部四○四厂、天水飞机场、兰州钢厂等—大批军工、国防、能源等大中型重点建设项目,多项工程创共和国建设历史之最。
国家“一五”建设期间,兰州是全国少数重点建设的城市之一。这一时期,甘肃二建建设的许多工程成为共和国建设历史上的第一。1954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的“156”项建设项目中,公司就承担了三项,并且均按计划提前建成投产。公司参与兴建的我国首个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现代化炼油厂——兰州炼油厂,施工两年半就开始生产6种产品;亚洲最大的自来水厂——兰州水厂工程,仅用29个月就按时送水;电力部在西北投资最大的西固热电厂,经过两年的施工开始发电。
上世纪60年代以来,甘肃二建挺进大漠深处,建设我国重要的核工业基地——四〇四厂。在年降水量只有80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常年风沙弥漫、昼夜温差悬殊、极度干燥的茫茫戈壁滩上,从1961年8月进入施工直至如今,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公司施工队伍曾经四进“四〇四”。从开始以一个工程处、整建制的500多名职工到1963年全公司三分之二队伍和公司领导机关离开兰州转移到工地,最多时有3200多人参加了工程建设,许多人刚参加工作时还是十几岁的青少年,离开时已经步入中年。在几乎与世隔绝的极度艰苦的环境中,公司职工怀着为祖国争光的豪情壮志,为我国核工业基地的建设奉献了青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上世纪70年代,公司主要承担了国防建设和中型工业建设项目。从1970年初开始,公司领导机关和大部分队伍从四〇四厂工地转移到平凉五二总厂,开始在东起陇南徽县,西至嘉峪关外,南抵甘肃迭部县,北达华亭市,纵横延伸千余公里的辽阔“战场”上,转战十余载,进行了以国防“三线建设”项目为主的工程建设,完成了平凉五二总厂、天水飞机场、武山水泥厂、兰州钢厂等一大批大中型建设项目以及崆峒水库、天水氮肥厂等一些小型建设工程。
同年轻的共和国风雨同舟,砥砺前行,成长中的甘肃二建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为祖国大西北的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奋力开拓筑精品
在向市场经济转型发展中,建筑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巨变。
甘肃二建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在挺进民用项目和高层建筑的同时,阔步挺进省外市场并开始打入国际建筑市场。
从白山黑水到黄土高原,从祖国大江南北到非洲大地,公司留下了一座座丰碑。1984年,公司承担的援建津巴布韦国家体育场工程,被誉为“津中友谊史上的里程碑”,1988年在全国对外经济贸易行业表彰先进会上获先进集体奖。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考验和国企改革的阵痛,公司虽然历经近20年的困难时期,二建人凭着对建筑事业的一腔热情,在摸爬滚打中一路走来,创造了骄人的成绩。仅20世纪90年代,公司就有60余项工程获得国家和省市优质工程奖项,连续多年被工商部门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公司业务主要遍布电厂和配套工程、公用工程、行政办公设施、工业工程、科教文卫工程、商业住宅、商业金融工程、市政工程等各个领域,其中国家、省市重点工程占比30%,为甘肃乃至西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由公司建设的甘肃广播电视中心于1999年获国家建设部全国建筑安全奖,2002年获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多项施工技术创当时纪录。平凉电厂、张掖电厂先后于2003年和2007年斩获“鲁班”大奖,公司也成为甘肃省内为数不多的获得过三项“鲁班奖”的施工总承包企业。
公司承建的平凉电厂、祁连山水泥厂、张掖电厂、西安比亚迪草堂工业园1号充电塔及厂房、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办公楼、甘肃省肿瘤医院门诊楼、甘南州政府政务大楼、庆阳民俗博物馆、崇信县统办大楼、陇南广电中心、天水师院逸夫图书馆、宁夏西港滨河酒店、西宁华祥大厦等工程都成为建筑领域中的经典之作。
作为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公司始终不忘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在5·12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职工积极捐款、捐物,为灾区人民献出了一份深情厚意。2011年,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后,参建人员和技术人员第一时间进驻灾区开展重建工作,保证了工程按期交付到灾区人民手中,有力提升了甘肃建投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地位,展示了甘肃二建善打硬仗、敢于担当的企业形象。
2011年经甘肃省政府国资委批复,公司被纳入省属国有非工业困难企业改制范围,整体进行了改制重组;2013年9月正式改制更名为“甘肃第二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改制重组后的甘肃二建,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又踏上了变革中求发展的新征程。
重整行装再出发
新征程要有新发展新作为。面向市场,甘肃二建求新求变求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企业改制重组后,甘肃二建进一步对内提升管控能力、对外强化开拓创新,协调统筹兰内、省内、省外三个区域市场,聚精会神搞经营、一心一意抓订单。为提升核心竞争力,集团公司加强增项资质申报和升级工作,企业资质增加到12个,经营范围扩大到多个领域,先后成立了消防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和钢结构工程等公司,使经营产业链不断延伸;航空、铁路、公用设施等一些新项目的承揽涉足,使集团公司实现了由单一工程施工模式向工程总承包施工模式转变、施工方向投资运营方的发展转变,在拓宽经营领域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拓展发展空间的甘肃二建亮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公司总收入由2013年的26.86亿元上升到2018年的42.75亿元,每年平均涨幅11.83%;企业订单从2013年的38.12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65.38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4.31%,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2018年公司在省外市场承揽任务26.53亿元,占到承揽任务总量的40.14%。
经营发展上的突破,让公司进入重振建筑业、建设一流企业的关键期。为此,公司树立了“全员经营”理念,充分利用现有资质拓展经营领域,加大资质申报力度,优化企业资质结构,力争在水利水电、公路资质方面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为集团公司多领域发展打下了基础。
2018年以来,公司积极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及棚户区改造”契机,不断增强公司的后续发展动力。2018年,由公司承建的永昌县西津西苑公租房及棚户区改造项目、永昌县第四小学整体建设工程,通过精细管理,高质量建设,受到了当地政府及建设方的一致好评,为公司在当地开拓业务赢得了声誉、树立了品牌。2016年9月,公司交付使用的“又见敦煌”情景融入式剧场,系丝绸之路文化博览会主场馆,以其新颖的造型和独特的舞台效果,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甘肃敦煌的又一项地标性建筑。
2018年,公司中标永昌县客运中心及城市公共交通综合建设项目社会资本商招标,该项目已成功纳入财政部PPP项目库;中标天水市地标性建筑——天水大剧院工程、甘南州博物馆(科技馆)项目以及兰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审判法庭和兰州铁路运输法院审判法庭工程等。围绕天水大剧院工程和甘南州博物馆(科技馆)项目这两个项目的实施,公司积极推行BIM等新工艺新技术的施工,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公司在当地的社会影响力,为公司开拓甘南、天水的建设市场奠定了基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全体职工的艰辛努力下,公司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企业管理不断优化。公司紧密结合企业发展需要,修订完善了安全、生产、经营等管理制度60余项,使制度办法更加实用有效,各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更加履职尽责。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今年公司提出的发展目标是:确保完成企业经济总量45亿元,力争50亿元;确保完成企业订单65亿元,力争70亿元。要争创省、市级工程质量奖2项,创省、市级文明工地7项,申报“建投杯”优质工程奖1项;申报企业标准1项,完成新型实用型专利2项。
按照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公司将承揽施工任务累计达到24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企业总收入累计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幅度不低于10%;累计实现利税达到8亿元以上,确保职工收入与集团公司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善思者,擎天无界;善行者,驭地无疆;善建者,进取无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企业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面对职工群众的殷切期待,甘肃二建集团公司将以高质量发展的新姿态、新业绩践行“创一流企业”的新使命,以优异成绩展现企业的新风采、新面貌!
通讯员:杜柏